剑道

一、剑道的历史

  剑道起源于中国,在古籍《庄子说剑》中就有对剑道最早的记载,传到日本后经过日本武士的研习修改,发展成一项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搏击术。

  日本自古就開始使用刀劍,在許多武器之中,刀劍因為有以下兩種意義,而被特別重視;其一是刀劍本身為武器中的靈魂,不論作為防禦或攻擊,刀劍都是必要的用具。另一種意義則是如同祈禱、祭祀、神祐等的象徵性效用。日本刀演變成近代的型態之前,古代日本大都使用中國式刀劍。

  平安时代(公元794----1192年),剑道被称为“太刀打”,当时在日本流行使用“唐太刀”,对中国刀剑的仿制也很普遍。在刀剑技术上,也受到中国刀剑武术的本质性影响。到了江户时代(公元1903----1867年),剑道被称作“兵法”。当时中中的《孙子兵法》在日本被称为“大兵法”,剑道被称为“小兵法”。剑道在日本古代,是整个武士阶层必备的一种技能。

  剑道在日本社会中广泛开展是在平安时代的后期,因为武士阶层的兴盛,对剑道的发展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。武士致力于刀法、剑法的改进,將中國式劍法加以改变,形成了日本獨有的劍法,即今天日本劍道的基礎。同时影響到刀劍的製作,先前的平、直刀形中國式刀劍,被有稜線或帶彎曲的日本式刀劍取代,到平安時代中期以後已成為純粹的日本刀。

  到了日本战国时代(中国明朝时期),剑道不仅在武士中发展,而且在寺庙和城镇居民中也广泛普及起来。在这个时期,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剑道技术为核心的流派。其中“神道流”、“影流”、“中条流”等流派被后人公认为日本剑道的三大源流。

  剑道的鼎盛时期延续至江户时代,一大批剑道名家涌现出来。其中以“柳生新阴流”的柳生但马守宗矩、“一刀流”的伊藤一刀斋、“二天一流”的宫本武藏等最为有名。也就在这个时期,出现了现在剑道所使用的竹刀、和剑道护具。剑道开始由纯格斗技术向竞技运动转化。进行这项技术开革的代表人物有“心影流”的长治四郎左卫门和“一刀流”的中西忠藏等人。

  明治维新后,日本颁布“废刀令”,废除武士带刀的权利。剑道也随之衰落下去。但在后来的战争中,剑道的重要性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。1879年,日本警视厅规定剑道为警官的必修课程。可以说,明治维新后的剑道,首先是以警察剑道为中心而复兴的。以后“大日本武德会”的成立,以及剑道被列入日本中学课程,对剑道的发展,都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
  二战日本战败后,剑道又一次衰落下去。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“全日本剑道联盟”成立,剑道再一次复兴。六十年代前后,剑道开始从日本向全世界传播,发展速度很快。现在,剑道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流行性的武术搏击项目。

  现代剑道运动手持竹剑,穿戴护具进行格斗,有效打击部位为面部(包括正面、左右面)剌喉部、腹部(左右腹)手部(左右手腕),均为身体的要害部位。依打击时的气势、间距、机会、打击位置、打击力量等条件的符合,來判定是否为有效打击。打击时要同时高声喊出要打击的部位,否则将视之为无效。

 
二、剑道服装及护具

  1.剑道衣(kendogi):用较厚的棉织品制成,以承受打击与吸收汗水。袖长到能盖住手肘的长度为准,颜色有深蓝色与白色。深蓝色的剑道衣都 采用纯植物染料(蓝草)染成,较易褪色。所以一般认定高手的方法就是看谁的衣服颜色比较浅^^

  2.剑道裙(hakma):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的服饰,其样式的前面有五片折叠纹景,分别象征君臣之义、父子之亲、夫妻之别、长幼之序、朋友之信的五伦道德,即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后面中央的一片折景纹则为忠孝一如,精忠尽孝决不二心之意。

  3.腰垂(tare):由胁纽.腹带.大垂.小垂组成。穿着方式先将胁纽于腰後交叉到腰前打结在中间的大垂下面。中间的大垂可套上名袋,名袋上面绣上所属道馆,或道馆所在地。中间的部分绣上姓氏,底下还可以加上名字。

  4.面罩(men):前面的铁条称为面金,一般有十四条,距离不能大于11mm。穿戴时,先将下颚置于面具的颚部,再整个套紧脸颊,于头部后方牢固的打好结,打好结的面绳不要超过40公分。最后将两侧的面部拉松,以利透气且减轻打击时的压力,防止耳膜受伤。因其直接接受了头部大量的汗水,练习时也可放快布(也有特别设计剑道专用的汗取)在下颚接汗。练习完时一定要放在通风处阴干。

  5.头巾(tenugui):用于包扎头部,以吸收汗水并将头部与面罩套紧,一般为宽35cmx100cm的棉布。通常上面会写一句剑道的理念,上场前包札头巾时,字先朝象自己,将其铭记于心后,再札上头巾,提醒自己不要忘却初心。每个道场一般都有自己的头巾,由德高望重的高段老师书写铭言,道场之间交流的时候有时也会交换彼此的头巾,以发扬自己的剑道理念。

  6.护胸(do)

  7.护手(kote)

 
三、剑道所用刀剑

  1.竹刀(shinai):主要由四片竹片外加刀柄的皮革、剑弦、中节皮、剑尖皮革、剑锷、剑锷止组成,全长的前端三分之一为有效击刺部位。弦一侧为刀背,另一侧为刀锋 。通常竹刀都具备五道竹节,分别代表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根据练习者年龄性别不同,所使用竹刀规格亦有所不同。

  2.木刀(bokutou):木刀的握感较竹刀接近真刀,通常用于剑道形的演示。分长刀(大刀)、短刀(小刀)。长刀用于长刀的七式,。短刀用于短刀三式的守方(仕太刀)。木刀一般用的木料有:赤坚、百坚、会木、黑檀、紫檀、枇杷木等。

  3.真刀(katana):分大太刀(长刀)与小太刀(短刀)。通常依持用人的身高,习惯制定长度与重量。只用于演武及示范。

 
四、剑道段位

练习者到达一级后开始入段,由一段直至十段。

升段者修行年限及年龄要求:

初 段 一级受有者 修行3个月以上,年龄中学3年级以上
二 段 初段受有者 修行1年以上
三 段 二段受有者 修行2年以上
四 段 三段受有者 修行3年以上
五 段 四段受有者 修行4年以上
六 段 五段受有者 修行5年以上
七 段 六段受有者 修行6年以上
八 段 七段受有者 修行10年以上,年龄满46岁以上
九 段 八段受有者 年龄满65歲以上
十 段 九段受有者

 
海外柯南联盟 柯南 剑道